黎丘丈人
《吕氏春秋·疑似》〔先秦〕
世传黎丘有奇鬼,喜效人之子醉昆弟之状。邑丈人有之市而醉归者,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,其而道苦之。丈人归,酒醒,而诮其子曰:“吾为汝父也,岂谓不慈哉!我醉,汝道苦我,何故?”其子泣而触地曰:“孽矣!无此事也。昔也往责于东邑,人可问也。”其父信之,曰:“嘻!是必夫奇鬼也。我固尝闻之矣。”明日,故复饮于市,欲遇而刺杀之。其真子恐其父醉而不能反也,遂迎之。丈人望其真子,以为奇鬼,拔剑而刺杀之。丈人之智惑于似其真子,而杀其真子。
译文及注释
译文
世传黎丘那儿有个怪物,喜欢变成别人子侄兄弟的模样。乡里有位老人在集市上醉酒而归,在回家的山道途中,那个怪物变成他儿子的模样上前搀扶着他走路,并且不断地作弄他。老人回到家里,酒醒后叫来儿子责骂:“我是你的父亲,平日对你那么慈爱,我喝醉了酒,你却在路上折磨我,这是为什么呢?”他的儿子听后边哭边跪在地上磕着头说:“冤枉啊!这是根本没有的事。我昨天到东乡讨债去了,你可以亲自去问问。”他相信了儿子,说:“嘻!这事一定是那个奇鬼在作怪,我早就听说过它!”第二天,老人又到集市喝醉了酒返回,准备遇见怪物时把它杀死。他的儿子担心他喝醉不能回家,就去途中接他。老人望见儿子,以为又是那怪物
简析
本文以黎丘奇鬼效人作祟的寓言故事,揭示“疑似之迹不可不察”的哲理。首次遇鬼后,丈人虽识破鬼计却仅“复饮刺鬼”,说明他迷信经验而疏于辨察;真子“迎父”的孝行反被误判为鬼魅,终致理性沦丧、酿成杀子惨剧。作者以“鬼效人形”喻指社会乱象中真伪杂糅的复杂性,借丈人之愚警示世人:若仅凭直觉或经验轻断是非,纵有诛邪之心,亦将堕入自我蒙蔽的深渊。
子之武城
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〔先秦〕
子之武城,闻弦歌之声。夫子莞尔而笑,曰:“割鸡焉用牛刀?”子游对曰:“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:‘君子学道则爱人,小人学道则易使也。’”子曰:“二三子,偃之言是也!前言戏之耳。”
关尹子教射
列子〔先秦〕
列子学射,中矣。请于关尹子。尹子曰:“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?”对曰:“弗知也。”关尹子曰:“未可。”退而习之。三年,又以报关尹子。尹子曰:“子知子之所以中乎?”列子曰:“知之矣。”关尹子曰:“可矣,守而勿失也。非独射也,为国与身皆如之。故圣人不察存亡,而察其所以然。”